梧桐子的植物形態及藥材性狀
【別名】: 瓢兒果、桐麻豌(《四川中藥志》)。
【成份】: 含脂肪油(不干性油)39.69%,灰分4.85%,粗纖維3.69%,蛋白質23.32%,非氮物質28.45%,并含咖啡堿。油中還分離出蘋婆酸。
【加工采集】: 秋季種子成熟時將果枝采下,打落種子,簸去雜質,曬干。密貯干燥處,防蛀。
【藥材鑒別】: 干燥種子,圓球形或類圓形,徑6~8毫米。黃棕色至深棕色,表面皺縮成網紋狀。外層種皮較脆,易破裂,內層種皮堅韌,除去后,內有肥厚的淡黃色胚乳;子葉兩片薄而大,緊貼在胚乳上,胚根位于較狹的一端。氣、味均微。以個大、飽滿、棕色、無雜質者為佳。主產江蘇、浙江。此外,甘肅、河南、陜西、廣西、四川、安徽等地亦產。
【植物形態】: 梧桐(陶弘景),又名:櫬、梧(《爾雅》),青梧(《品匯精要》),桐麻、瓢羹樹(《草木便方》),耳桐、蒼桐、青皮樹、春麻、九層皮、白梧桐。落葉喬木,高可達15米。樹干直,枝肥粗,樹皮青色,平滑,芽近圓形,被褐色短柔毛。單葉互生,3~5掌狀深裂,長15~30厘米,寬11~20厘米,基部心形,裂片先端漸尖,幼時上面具毛,后則光滑,下面被星狀毛,詠掌狀;葉柄約與葉片等長,被褐色毛。圓錐花序頂生:花單性,細小,淡綠色;萼片5,長約8毫米,外密被淡黃色小柔毛;無花瓣;雄花中的雄蕊柱約與萼片等長,花藥約15枚,藥室不等,聚合成一頂生的頭;雌花子房柄發達,心皮5,基部分離,在其周圍常有無柄韻花藥環繞著,花柱聯合。果為蓇葖果,成熟前心皮裂成葉狀,向外卷曲;種子4~5粒,球形,生于心皮邊緣;ㄆ6~7月。果期8~10月。常栽培作行道樹,村邊、路旁亦有生長。我國北自河北、南達云南都有栽植。本植物的根(梧桐根)、樹皮(梧桐白皮),葉(梧桐葉)、花(梧桐花)等亦供藥用,各詳專條。
梧桐子的功效與作用
【性味】: 甘,平。①《綱目》:"甘,平,無毒。"②《本草再新》:"味苦辛,性溫,無毒。"
【歸經】: 心;肺;胃經
【功效主治】: 順氣,和胃,消食。治傷食,胃痛,疝氣,小兒口瘡。
①《綱目》:"治小兒口瘡,和雞子燒存性研摻。"
②《隨息居飲食譜》:"潤肺,清熱解毒。"
③《南寧市藥物志》:"煅末敷爛瘡,收口生肌。"
④《四川中藥志》:"順顛氣,和胃。治胃痛。"⑤廣州部隊《常用中草藥手冊》:"健脾消滯。"
梧桐子的臨床應用
梧桐子可治療腹脹胃痛
梧桐子內部含有多種成分,將梧桐子榨油之后,蘋婆酸就能展現出來作用,胃脹、胃痛這些不舒服,都能得到緩解。不明原因的腫痛,還有小孩子長了口瘡等,都可以起到不錯的治療功效。梧桐子可健胃消食,能緩解不想吃法,惡心嘔吐等不良癥狀表現。
梧桐子能降壓保護心臟
梧桐子的功效與作用之一是,其中含有的總生物堿,能起到抑制膽堿酯酶的作用,讓心率逐漸降低,從而起到降低血壓,保護心臟,減少心血管疾病發生。
梧桐子能提升機體免疫力
梧桐子內涵豐富的蛋白質,而這是提高人體免疫力的物質,是構成白血球和抗體的主要成分,能增強人體對抗疾病的能力。梧桐子當中含有的鱗還能促進牙齒和骨骼的生長,有利于實現人體的均衡成長。
梧桐子的藥理作用
1.止血:梧桐子粉6g/kg灌胃,連續3天,對兔血小板聚集有促進作用,其有效成分為生物堿。
2.降壓:梧桐子總生物堿0.3、0.6g(生藥)/kg靜脈注射,對麻醉貓有降壓作用,并使心率減慢,對兔有類似作用,心率減慢更明顯,總生物堿具有抑制膽堿酯酶的作用,增強乙酰膽堿的作用,可能降壓與此有關。
梧桐子的用法用量及禁忌
梧桐子的用法也是比較多的,梧桐子既可以內服也是可外用的,如果需要內服,那么需要將梧桐子煎成湯藥,外敷的只要將梧桐子敷在傷口處就可以了。
【禁忌】咳嗽多痰者、患有耳疾者不宜用。
梧桐子有毒嗎
大家要知道,是藥三分都,梧桐子也是屬于中藥類的,所以千萬不要大量的服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