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息香
安息香簡介
安息香是波斯語mukul和阿拉伯語aflatoon的漢譯,原產于中亞古安息國、龜茲國、漕國、阿拉伯半島及伊朗高原,唐宋時因以舊名!队详栯s俎》載安息香出波斯國,作藥材用!缎滦薇静荨吩唬“安息香,味辛,香、平、無毒。主心腹惡氣鬼。西戎似松脂,黃黑各為塊,新者亦柔韌”。
安息香為球形顆粒壓結成的團塊,大小不等,外面紅棕色至灰棕色,嵌有黃白色及灰白色不透明的杏仁樣顆粒,表面粗糙不平坦。常溫下質堅脆,加熱即軟化。氣芳香、味微辛。
安息香有泰國安息香與蘇門答臘安息香兩種。中國進口商品主要為泰國安息香,分有水安息、旱安息、白膠香等規格。
安息香與麝香、蘇合香均有開竅作用,均可治療猝然昏厥,牙關緊閉等閉脫之證,但其芳香開竅之力有強、弱之不同,麝香作用最強,安息香、蘇合香開竅之功相似,而麝香兼有行氣通絡,消腫止痛之功,安息香兼可行氣活血,又可用于心腹疼痛,產后血暈之癥。
安息香性狀
該品為不規則的小塊,稍扁平,常粘結成團塊。表面橙黃色,具蠟樣光澤(自然出脂);或為不規則的圓柱狀、扁平塊狀,表面灰白色至淡黃白色(人工割脂)。質脆,易碎,斷面平坦,白色,放置后逐漸變為淡黃棕色至紅棕色。加熱則軟化熔融。氣芳香,味微辛,嚼之有砂粒感。
安息香百科
安息香的鑒定方法
鑒別
⑴取該品約0.25g,置干燥試管中,緩緩加熱,即發生刺激性香氣,并產生多數棱柱狀結晶的升華物。
⑵取該品約0.1g,加乙醇5ml ,研磨,濾過,濾液加5%三氯化鐵乙醇溶液0.5ml,即顯亮綠色,后變為黃綠色。
檢查
干燥失重:取該品粗粉,置硫酸減壓干燥器內,干燥至恒重,減失重量不得過2.0%?偦曳 不得過0.50%。醇中不溶物 精密稱取該品細粉2.5g,置索氏提取器中,用乙醇浸出,至醇溶性物質全部被浸出為止,殘渣在100℃干燥至恒重,計算供試品中所含乙醇中不溶物,不得過2.0%。[4]
含量測定: 取該品粉末約1.5g,精密稱定,置錐形瓶中,加乙醇制氫氧化鉀滴定液(0.5mol/L)25ml,加熱回流1.5 小時,在水浴上除去乙醇,殘渣加熱水50ml,使均勻散裂,放冷,加水150ml 與硫酸鎂溶液(1→20)50ml,攪勻,靜置10分鐘后,抽氣濾過,濾渣用水20ml洗滌,合并洗液與濾液,加鹽酸使成酸性后,移置分液漏斗中,用乙醚分次振搖提取4次(50ml,40ml,30ml,30ml),合并乙醚液,用碳酸氫鈉溶液(1→20)分次用力振搖提取5次(20ml,20ml,10ml,10ml,10ml),每次分出的水液均用同一的乙醚20ml洗滌,合并水液,加鹽酸使成酸性,再用乙醚分次振搖提取4次(30ml,20ml,10ml,10ml),合并乙醚液,置稱定重量的燒瓶中,放置,待大部分的乙醚揮散,轉動燒瓶,使殘渣均勻散布在燒瓶內壁,置硫酸減壓干燥器中干燥至恒重,精密稱定,算出供試品中含有的量(%),再根據供試品的水分與乙醇中不溶物含量,改算成醇溶性浸出物的干燥品中含有的量(%),即為總香脂酸含量。該品含總香脂酸以醇溶性浸出物的干燥品計算,不得少于30.0%。
安息香臨床方劑
臨床方劑
⑴蘇合香丸(《太平惠民和劑局方》),芳香開竅,行氣止痛,主治中風或感受時行瘴癘之氣。
⑵至寶丹(《太平惠民和劑局方》),清熱開竅,化濁解毒,主治中暑,中風及溫病痰熱內閉。
⑶治大人小兒卒中風,惡氣:安息香一錢,鬼臼二錢,犀角八分,牛黃五分,丹砂、乳香、雄黃各一錢二分。俱研極細末,石菖蒲。生姜各一錢,泡湯調服五分。(《方脈正宗》)
⑷治卒然心痛,或經年頻發:安息香研末,沸湯服半錢。(《世醫得效方》)[3]
⑸治寒濕冷氣,中霍亂陰證者:安息香一錢(為末),人參、制附子各二錢。煎湯調服。(《本草匯言》)[3] 安息香圖譜⑹治小兒肚痛,曲腳而啼:安息香酒蒸成膏;沉香、木香、丁香、藿香、八角茴香各三錢,香附子、縮砂仁、炙甘草各五錢,為末;以膏和煉蜜丸,芡子大.每服一錢,紫蘇湯送下。(《全幼心鑒》安息香丸)[3]
⑺治婦人產后血暈,血脹,口噤垂死者:安息香一錢,五靈脂(水飛凈末)五錢。共和勻,每服一錢,炒姜湯調下。(《本草匯言》)
⑻治歷節風痛:精豬肉四兩,切片,裹安息香二兩,以瓶盛灰,大火上著一銅版片隔之,安息香于上燒之,以瓶口對痛處熏之,勿令透氣。(《圣惠方》)[3]
《中國藥典》-安息香
【拼音名】 ān Xī Xiānɡ
【英文名】 BENZOINUM
【別名】 白花榔
【來源】 本品為安息香科植物白花樹Styrax tonkinensis (Pierre)Craib ex Hart. 的干燥樹脂。樹干經自然損傷或于夏、秋二季割裂樹干,收集流出的樹脂,陰干。
【性狀】 本品為不規則的小塊,稍扁平,常粘結成團塊。表面橙黃色,具蠟樣光澤(自然出脂);或為不規則的圓柱狀、扁平塊狀,表面灰白色至淡黃白色(人工割脂)。質脆,易碎,斷面平坦,白色,放置后逐漸變為淡黃棕色至紅棕色。加熱則軟化熔融。氣芳香,味微辛,嚼之有砂粒感。
【鑒別】 (1) 取本品約0.25g,置干燥試管中,緩緩加熱,即發生刺激性香氣,并產生多數棱柱狀結晶的升華物。
(2) 取本品約0.1g,加乙醇5ml 研磨,濾過,濾液加5%三氯化鐵乙醇溶液0.5ml,即顯亮綠色,后變為黃綠色。
【含量測定】 取本品粉末約1.5g,精密稱定,置錐形瓶中,加乙醇制氫氧化鉀滴定液(0.5mol/L)25ml,加熱回流1.5 小時,在水浴上除去乙醇,殘渣加熱水50ml,使均勻散裂,放冷,加水150ml 與硫酸鎂溶液(1→20) 50ml,攪勻,靜置10分鐘后,抽氣濾過,濾渣用水20ml洗滌,合并洗液與濾液,加鹽酸使成酸性后,移置分液漏斗中,用乙醚分次振搖提取4次(50ml、40ml、30ml、30ml),合并乙醚液,用碳酸氫鈉溶液(1→20)分次用力振搖提取5次(20ml、20ml、10ml、10ml、10ml),每次分出的水液均用同一的乙醚20ml洗滌,合并水液,加鹽酸使成酸性,再用乙醚分次振搖提取4次(30ml、20ml、10ml、10ml),合并乙醚液,置稱定重量的燒瓶中,放置,待大部分的乙醚揮散,轉動燒瓶,使殘渣均勻散布在燒瓶內壁,置硫酸減壓干燥器中干燥至恒重,精密稱定,算出供試品中含有的百分數,再根據供試品的水分與乙醇中不溶物含量,改算成醇溶性浸出物的干燥品中含有的百分數,即為總香脂酸含量。
本品含總香脂酸以醇溶性浸出物的干燥品計算,不得少于30.0%。
【性味】 辛、苦,平。
【歸經】 歸心、脾經。
【功能主治】 開竊清神,行氣活血,止痛。用于中風痰厥,氣郁暴厥,中惡昏迷,心腹疼痛,產后血暈,小兒驚風。
【用法用量】 0.6~1.5g,多入丸散用。
【貯藏】 置陰涼干燥處。
【摘錄】 《中國藥典》
《中華本草》:安息香
【出處】 出自《唐本草》1.《綱目》:葉廷珪《香譜》云,此乃樹脂,形色類胡桃瓤,不宜于燒,而能發眾香。汪機曰,或言燒之能集鼠者為真。
2.《本經逢原》:安息香,紫黑黃相和如瑪瑙,研之色白者為上;粗黑中夾砂石、樹皮者為次,乃渣滓結成也;有屑末不成塊者為下,恐有他香夾雜也。修制最忌經火。
【拼音名】 ān Xī Xiānɡ
【別名】 拙貝羅香
【來源】 藥材基源:為安息香科植物安息香和越南安息香的樹脂。
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1.Styrax benzoin Dryand2.Styrax tonkinensis (Pierre)Craib ex Hartw.[S.macrothyrsus Perk.;S.hypoglaucus Perk.]
采收和儲藏:生長10年以上的健壯成齡樹,在夏、秋兩季割脹。割脂前,先進行乙烯利處理,于距離地面9~12cm的樹干基部,在同一水平線上按等距離用小刀淺刮樹皮3處,然后將10%乙烯利油劑薄薄地在刮面上刷1層,刷藥要在晴天進行,處理后9~11d,即可開割。一個割脂周期內平均單株產量200~250g。收集的液狀樹脂放陰涼處,自然干燥變白后,用紙包好放木箱內貯藏。樹脂受熱易融化,切忌陽光曝曬。
【原形態】 1.喬木,高10-20m。樹皮綠棕色,內皮棕黑色,木質部棕紅色,幼枝被棕色星狀毛。葉互生;柄長約1cm;葉片長卵形,長達11cm,寬達4.5cm,先端急尖或漸尖.基部闊楔形或近圓形,上面略有光澤,下面密被白色短星狀毛,葉緣有不規則的鋸齒。由總狀花序集成圓錐花序,頂生或腋生,花梗被毛,苞片小,早落;花萼短鐘狀,5齒裂,裂片披針形,花冠白色,5深裂,裂片披針形,長約為萼筒的3倍,花萼及花瓣外面均被銀白色絲狀毛,內面棕紅色;雄蕊8-10,花藥線形,花絲基部聯合成管;子房上位,卵形,密被白色茸毛,上部1室,下部2-3室,花柱細長,棕紅色。果實扁球形,長約2cm,灰棕色。種子堅果狀,紅棕色,每室有種子1枚,具6縱紋。
2.喬木,高5-20m。樹皮灰褐色,有不規則縱裂紋;枝稍扁,被褐色長絨毛,后變為無毛。葉互生;柄長8-15mm,密被褐色星狀毛;葉片橢圓形、橢圓狀卵形至卵形,長5-18cm,寬4-10cm,先端短漸尖,基部圓形或楔形,上面無毛或嫩葉脈上被星狀毛,下面密被灰色至粉綠色星狀絨毛,邊全緣,幼葉有時具2-3個齒裂,側脈5-6對。頂生圓錐花序較大,長5-15cm,下部的總狀花序較短,花梗和花序梗密被黃褐色星狀短柔毛;萼杯狀,5齒裂;花白色,長1.2-2.5cm,5裂,裂片卵狀披針形;花萼及花冠均密被白色星狀毛;雄蕊10,等長,花絲扁平,疏被白色星狀毛,下部聯合成筒;花柱長約1.5cm。果實近球形,直徑約1cm,外面密被星狀絨毛。種子卵形,栗褐色,密被小瘤狀突起和星狀毛;ㄆ4-6月,果期8-10月。
【生境分布】 生態環境:1.野生或栽培于稻田邊。
2.生于海拔100-2000m的山坡、山谷、疏林或林緣。
資源分布:1.分布于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及爪哇。
2.分布于江西、福建、湖南、廣東、海南、廣西、貴州、云南等地。
【栽培】 生物學特性 越南安息香是陽性速生樹種。喜溫暖、陽光充足的環境,耐短時期霜凍。適于年平均氣溫18~26℃,一月平均氣溫10℃以上,絕對最低氣溫不低于一3℃的地區生長。在土層深厚、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生長較好。喜濕潤,分布在年降水量1200~1800mm的地區,但不耐水漬。排水不良、易受水淹的低洼地及地下水位高的地方,都不適于育苗或造林。
栽培技術 用種子繁殖。安息香單株之間產量差異很大,須選擇優良母樹采種。丘陵地區種子成熟為9月中下旬,山地為10月上旬。以隨采隨播最好。秋播種子發芽率高,翌春苗高20~30cm,適合小苗上山造林;春播發芽率低,育苗期長,大苗上山造林,較難成活。造林最合適季節為3月至4月,行株距密的為3mX3m,稀的4mX4m。
田間管理 定植后至郁閉前,每年夏季和秋冬季各除草松土1次。
病蟲害防治 病蟲害有枯梢病、木蠢蛾和鉆心蟲。
【性狀】 性狀鑒別(1)安息香 為球形顆粒壓結的團塊,大小不一,紅棕色至棕色,粗糙,嵌有黃白色及灰白色不透明顆粒。質脆,加熱即軟化熔融。氣芳香,味微辛。
(2)越南安息香 為不規則小塊,常粘結成團,略扁平,表面橙黃色,有蠟樣光澤(自然出脂);亦有呈不規則圓球形或扁塊狀,表面灰白色至淡黃白色(人工割脂)。質脆易碎,斷面平坦,白色。放置后漸變為淡黃棕色至紅棕色。氣芳香,味微辛,嚼了有砂粒感。
理化鑒別 越南安息香(1)取本品約0.25g,置干燥試管中,緩緩加熱,即發生刺激性香氣,并產生多數棱柱狀結晶的升華物。
(2)取本品約0.1g,加乙醇5ml研磨,濾過。濾液加5%三氯化鐵乙醇溶液0.5ml,即顯亮綠色,后變為黃綠色。
品質標志 越南安息香按 《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》1990年版規定:本品含總香脂酸以醇溶性浸出物的干燥品計算,不得少于30%。
【化學成份】 1.安息香主含樹脂約90%,其成分有3-桂皮酰蘇門樹脂酸酯(3-cinnamoyl sumaresinolic acid),松柏醇桂皮酸酯(coniferyl cinnamate),蘇合香素(styracin cinnamoylcin-namate)2%~3%,香草醛(vanillin)1%,桂皮酸苯丙醇酯(phenylpropyl cinnamate)1%及游離苯甲酸和硅皮酸(cinnamic acid)等?偙郊姿岷10%~20%,總桂皮酸含量10%~30 %[1]。
2.越南安息香主含樹脂70%~80%,其成分有3-苯甲酰泰國樹脂酸酯(3-benzoylsiaresinolic acid),松柏醇苯甲酸酯(coniferyl benzoate),游離苯甲酸20%,香草醛0.15%~2.3%,不含桂皮酸[1]。
【藥理作用】 1.祛痰作用 本品可刺激呼吸道粘膜,使其分泌增加,稀釋痰液,促進痰液的排出,而達到祛痰的目的。安息香的酊劑為刺激性祛痰藥,置于熱水中吸入其蒸氣,則能直接刺接呼吸道粘膜而增加其分泌;可用于支氣管炎以促進痰液排出。吸入時應避免蒸氣的濃度過高而刺激眼、鼻、喉等。
2. 防腐作用 此外尚有防腐作用。它還可外用作局部防腐劑。
【性味】 辛;苦;性平
【歸經】 心;肝;脾經
【功能主治】 開竅醒神;豁痰辟穢;行氣活血;止痛。主中風痰劂;驚癇昏迷,產后血暈;心腹疼痛;風痹肢節痛
【用法用量】 內服:研末,0.3-1.5g;或入丸、散。
【注意】 陰虛火旺者慎服!侗窘浄暝罚悍矚馓撋偈,陰虛多火者禁用。
【附方】 1.蘇合香丸(《太平惠民和劑局方》),芳香開竅,行氣止痛,主治中風或感受時行瘴癘之氣。2.安息香丸(《全幼心鑒》),芳香化濁,行氣和中,主治小兒腹痛。3.至寶丹(《太平惠民和劑局方》),清熱開竅,化濁解毒,主治中暑,中風及溫病痰熱內閉。
【各家論述】 1.《唐本草》:主心腹惡氣。
2.《海藥本草》:主男子遺精,暖腎,辟惡氣。
3.《日華子本草》:治血邪,霍亂,風痛,婦人血噤并產后血運。
4.《綱目》:治中惡,勞瘵。
5.《東醫寶鑒》:辟瘟疫。
6.《本草述》:治中風,風痹,風癎,鶴膝風,腰痛,耳聾。
7.《本經逢原》:止卒然心痛、嘔逆。
8.《本草從新》:宜行氣血。研服行血下氣,安神。
9.《本草便讀》:治卒中暴厥,心腹諸痛。
10.《中藥材手冊》:治小兒驚癎。
熱點排行
-
安息香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 安息香是一味中藥材,具有開竅,辟穢,行氣血的功效,主治卒中暴厥,心腹疼 … [詳情]
-
安息香的功效與作用 孕婦能喝安息香嗎 安息香是一味中藥材,具有開竅,辟穢,行氣血的功效,主治卒中暴厥,心腹疼 … [詳情]
-
安息香的功效與作用 安息香,別名拙貝羅香,為野茉莉科植物安息香樹、白花樹的干燥樹脂。辛、苦 … [詳情]
-
安息香 主治:中風昏厥,產后血暈,心腹諸痛。 … [詳情]
-
安息香的功效 安息香,別名拙貝羅香,為野茉莉科植物安息香樹、白花樹的干燥樹脂。辛、苦 … [詳情]